2024年8月16-18日,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之第二十八届中国现象学年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现象学:中国与世界”,会议由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师范大学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承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7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8月17日上午,77779193永利集团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中心师生参加开幕式并学习浙江大学倪梁康教授、澳门大学王庆节教授、商务印书馆陈小文教授以及西北师范大学李朝东教授所作的大会主题报告。
在“现象学教育学分论坛”中,来自国内外20多所高校的近30位师生进行主题发言,发言内容既包含基于现象学方法论的教育理论研究,也有现象学方法指导下的教育实践研究。与会代表汇报的主题包括:以境域式表达构建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尝试,比斯塔中断教育学的事件现象学分析,反思现象学之于教育学的奠基意义、现象学反思弥合元认知监控与调节的分离,基于海德格尔的“思”探讨教学等等。
77779193永利集团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中心青年教授胡萨、副教授乔鹤以及博士生刘畅、翟雨辰代表参会,并在“现象学教育学分论坛”进行主题发言。胡萨青年教授以《现象学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现象学之于教育学的奠基性意义》为题,以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态度和方式重新理解教育的根本问题。胡萨老师指出,现象学关于“认识何以可能”的追问,为我们重新理解教育展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教育的真正发生在于激活与唤醒学生内心丰富、生动的意识体验;教育发生的前提在于教师之教能给予学生以直观的意识形象;教育发生的关键在于教师准确理解所教内容的内涵实质及其学科性质特点。
乔鹤副教授发言题目为《教育戏剧中的“想象”及其教学策略——基于胡塞尔的“直观”的思考》,她从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对“教育戏剧”的教育目的描述出发,提出“想象”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要素。乔鹤老师提出,教育戏剧是一种时空的双重虚拟、一种“当下化”体验,教育戏剧具有非设定性。因此,通过教育戏剧培养想象力的基本原则包括: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以相互尊重为主导;从课程与教学内容中挖掘戏剧主题,创设情境;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允许一切真实自然地发生。
刘畅同学以《基于芬克现象学教育理论重新理解师生关系》为题,从德国现象学教育学家芬克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师生关系在多元价值并存、意义感失落等时代精神弥漫的当下,应呈现何种样态的重要问题。报告提出,芬克将关系性视为人的本质特征,人通过教育获得对自我、对他者、对世界的理解。师生关系作为由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自由个体”所构成的“年龄共存”,是人类此在的共存性与世界性基本结构。师生在其中应相互学习,共同咨询;教师应超越专技之师、科学之师成为人生之师,引导学生对人类此在进行整体性的意义阐释。
翟雨辰同学的汇报题目是《智能时代教师课堂教学体验的教育意蕴》。汇报指出,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协同等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人类已全面进入智能时代,具有“工具理性”的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巨大变革,也深刻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生活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彰显,是教师个人生活世界的体现。为此,在智能时代,教师应形成反思判断力,丰富课堂教学的生活世界意蕴;唤醒主体间性的互动,构建共同的教学空间;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实现教学相长。
在分论坛汇报结束后,胡萨老师进行分论坛总结发言。首先,胡萨老师肯定了与会者对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热情,分享了诸多精彩的研究成果。胡老师指出,与会者是出于对现象学教育学的责任和使命感,坚持不懈地开展现象学教育学研究,同时希望现象学教育学学者能凝聚在一起,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并期盼老师和学生们能够进一步阅读现象学原著、深入学习现象学理论,和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真问题,在现象学和教育学之间搭建桥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中来。分论坛最后,与会学者就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如“现象学还原”、“本质”、“主体化”等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参加此次现象学年会,代表们表示收获颇丰,首先是向国内同行介绍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与不同学科的交流与碰撞,能够更加扩展学术研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且通过学术会议的汇报,代表们表现了良好的学术表达能力、科学的学术思维与严谨的学习态度,彰显首师大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中心的学术旨向。
供稿:刘畅 翟雨辰
审阅:胡萨